陈坤的戏里乾坤是民国,戏外人生是修身。这一次,他决议摆脱民国阴影,收起眼中忧伤,通知我们:任何年代剧其实都是内心戏。
文/胡赳赳 张凌凌
34岁的陈坤,从艺10年,北京闯荡15年。演了22部电视剧、16部电影(《让子弹飞》、《建党伟业》将映),并推出过3张音乐专辑。用他本人的话说:“功在不舍。我是个笨人。”
10年来他树立的不得人心的形象是“民国少爷”。如《像雾像雨又像风》中的陈子坤、《金粉世家》中的金燕西等等,天生的忧伤气质和俊朗外形让他不测取得“偶像”的光环。正如导演吴子牛说的那样:“我最初选定陈坤来演《国歌》(1999,陈坤的出道作品)中的聂耳,完整是看中了他忧伤但不失坚毅的气质,没想到如今他竟然被定位为青春偶像!”吴子牛还说:“陈坤本人应该有苏醒认识的,他很有主意,不会沉溺在青春偶像里不能自拔。”
这句话概括了陈坤这10年的进程,从“青春偶像”到“角色突围”再到“自我完成”,陈坤的演艺价值是“被低估的”——相当多的人们以为他就是面孔美观,对他的评价未超出“奶油小生”的范畴。而在许多导演那里,也轻车熟路地“用”他,但凡晚清民国戏,必然是陈坤唱主角。这使得陈坤固然无法,也必需承受这种境遇:“我以前的想法是什么?保底儿,这个角色我演的比拟稳定,那我就演好了。”
《建国大业》中扮演蒋经国,陈坤禁受住了考验,固然外形不像,但韩三平称他“演活了青年军官首领有志向、有担当,励精图治的形象,抓住了神似”。这给了陈坤足够大的自信心。在接下来的黑色喜剧电影《让子弹飞》中,导演姜文胜利地“改造”了陈坤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定位,让他饰演一个背面角色。在私自里姜文称他其实是个“演技派”,具备向影坛一哥迈进的实力。
在微博上,陈坤不声不响地跻身于粉丝榜前十位,可见其不可低估的市场号召力。在演戏方面,他有他本人的一套理论,权且称之为“自我催眠”。陈坤说:“我看到一个角色,觉得我就是他了,他应该怎样生活,我就怎样去想。我历来没有想过我和他的间隔,我在想,我既然曾经容许了,我不就是他吗?我就这样想。这也是一种自我催眠。”
关于民国的了解,陈坤有超越时期的认识:任何年代剧,其实都是内心戏。他讲:“我演任何角色,我不可能回到那个时期去领会,我只能用如今的价值观,用内心找到如今这个东西的一个实质,很可能和那个时期是相通的。”
在朋友心目中,陈坤并非只要柔软的表面,而是一个能够依赖、能担当的朋友。以至有时分,他还是一个“传道者”。在他家里珍藏着一块门匾,上书“根静正德”。也因之,众多圈内密友对他无话不谈。
2010年8月,陈坤坐在他弟弟停业的三里屯一家咖啡店里承受《新周刊》专访。他随意地坐在那里,就是一个民国公子形象。由于要为时髦杂志拍片而蓄起了胡须,这让他不时地摸摸下巴。说话间他言辞锐利、思绪矫捷,像是金城武和黄磊的混合体。而那些赞颂他的人则说,这又是一个张国荣。
“忧伤在我身上不会恒定下去”
《新周刊》:假如要你把从艺10年分红几个阶段的话,你会怎样分?
陈坤:10年有三个阶段。在《金粉世家》之前是初期,有激情、单纯、酷爱演戏,但心还没踏实,不肯定会不会成为一个演员。《金粉世家》的拍摄,让我明白了不论条件多艰辛,只需心态调整了,是能够很快乐的。每天睡两三个小时,肉体还特好。我发现,认真拍一个戏,是那么快乐,不该我演的时分我也在旁边帮助。到了2003年的时分大家看到这个戏,是后金粉时期,这是中期。而2008年《画皮》之后,我觉得一定要认真思索一下演员对我来说的真正意义是什么,我休息了8个月,从2008年到如今,我有几部比拟好的作品呈现。拍了5部电影1部电视剧,出了一张唱片,我竟然不觉得累。所以如今我觉得,做事情要专注,简单。
《新周刊》:你是不是就在这8个月决议了你的转型?或者觉得要丰厚你以前那种忧伤的气质?
陈坤:我在2008年之前,我还有小小的苦恼,觉得,为什么大家一想到我就觉得我忧伤呢?其实我生活中还是有蛮多侧面的。后来我想通了,做演员,我就找我喜欢的角色演,我的心翻开了,我的喜欢以角色为主了。我不是刻意为转型而转的,我是为了角色爱好而转的。
以前沉浸于外相,如今找到了实质,完成了一个转换。偶像也好,实力也好,关于陈坤自身来说,我不介意这个界定词,由于它不是恒定的。忧伤在我身上不会永远恒定下去。
“民国角色是幸运呈现的定位”
《新周刊》:往回看这10年,能说出一个最称心的角色么?
陈坤:我深信我的勤奋和我的认真能够补掉我的拙。这个用在哪里呢?用在拍摄中。每一部戏我都是认真的。这个含糊的陈坤的形象,不是哪一个角色,哪一部电影,是我出道10年来大家承受的这个陈坤的形象,我觉得ok。
《新周刊》:设问一下,当你把一种形象固定下来时,比方《金粉世家》的少爷形象,在这一类形象固定下来的过程中,你自身会不会和这个角色发作一种契合?
陈坤:我们大局部的人,可能由于工作太忙了,找不到本人的灵魂,这个说起来可能偏文艺,但是是很重要的。每个人在,包括我本人演的角色,是有一个根在那儿的,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决议他一切的思想方式。那我想要演戏的时分,要找到那个根儿,这个最重要,我花了很多年得时间在学这个。
《新周刊》:比方说要演一个民国的角色,一个晚清的角色,自但是然的就想到你。非陈坤不可,为什么?
陈坤:是幸运心理,幸运呈现的定位。文艺圈,有一部胜利的案例,或许幸运胜利了这一部,就会不断持续这个印象,这是个问题。小赵同志也是这样,小燕子。我们都算是时机主义者。如今我们年岁长大了,人开端有聪慧了,尽量把这种幸运变得可控,或者更大量地把这种幸运变成实践的产出,使我们要面对的问题。我也完整不觉得全部的胜利在于我。是天时天时人和,一切的机缘加在一同形成的,所以我没有那种所谓的自以为是的自豪。
“陈坤你要听到你的心跳”
《新周刊》:那你觉得,比方说《让子弹飞》里的一个角色,你去演的时分觉得和以前的角色有什么不同?
陈坤:这品种型的我没有演过,它带给我很多新颖感。一个好导演能看到你普通表面下面另外的力气。我去拍《让子弹飞》这个戏,姜文导演把这一面发掘出来了。渐渐地开掘出来了。可能我做得还是不够好,但我晓得这个东西它能够呈现,我演员的多面性和多元化的一个侧面它渐渐能够挖出来。我30多岁,三十而立,立什么?立你的世界观,立你区分事情的态度,立你选择的一个方向。紧接着要做的一个事情就是,我其实才刚刚开端,学呗。
《新周刊》:我想晓得你和姜文导演,由于他也是你很喜欢的导演之一,你们在拍戏的过程中的协作状况和互相评价?
陈坤:他的鼓舞对我来说太大了。我天天处于兴奋的状态里,觉得学之不尽。姜文导演是一个理性的人,他聪慧很高,他能看到事情的实质。我拍第一场戏,原本是一个大镜头,我是应该坐在一个角落的,他把镜头推得很近,我没想到。他说你晓得我为什么推近吗?我看到你的眼睛很安静。他走过来跟我讲,陈坤你要听到你的心跳,要让你那么安静,这样你才有迸发的力气。跟这样的导演在一同你永远是收获的。跟他在一同很坦荡,不藏着掖着。跟他在一同,连我都变了。
《新周刊》:《国歌》,是你定型的、定基调的一个角色。我觉得那个蛮好,你10年后回头去看那个戏,有什么感受?
陈坤:我觉得那个时分技艺还不够丰厚,但身上有激情……为什么人们会说,年轻时分的陈坤有意义?可能演得不好,但是有一些东西会吸收人。这是一个过程。演电影的时分,人们看到的是没有演技,没有经历,里边有很多理性颜色。是笨人在演。是笨。没有找到办法的时分,你就演的是那样的,本人心里的样子。《巴尔扎克与小裁缝》也是这样,《像雾像雨又像风》也是这样。
《新周刊》:《像雾像雨又像风》和《巴尔扎克与小裁缝》中的角色觉得很像。
陈坤:对,很像。过几年之后就含糊了,由于那个技艺还没有学好。我觉得这是一个生长过程,这个生长过程是很自然的。由于我心里有目的,我希望把我的身上的魅力,我现有魅力,不刻意的流显露来。我不想回到10年前的本人,10年前有10年前的激情。而假如如今我没有激情呢,我应该如今找到此时此刻的激情,这个激情可能是隐忍的,有可能是另外的力气在变,可能变成power——我想看看这个东西有没有可能存在。
“我15年学到的是做事要诚实”
《新周刊》:比方说,2008年之前那些戏,关于我一个观众而言,我会觉得一切陈坤的角色是一类角色,但是这个角色十分不得人心,就是一个少爷,一个在豪门,有情感、有恩怨的角色。不论怎样说,你把这个角色其实把得很胜利,是十分不得人心的,我还是想听听,你说戏也好,论述也好,我蛮想听听,你是怎样把握的?
陈坤:我没想过。有一局部是本人的,有一局部是角色赋予的,还有一局部是你自我催眠联想到的。
我也能够在生活中自我催眠,我能够假定上天赋予我一种任务感,我就催眠我本人,假如我是一个专注的男人,会怎样?假如上天给了我一个柔软的表面,我怎样去变成一个有力的男人?我就依照这个方面去做,就好了。
一切的事情都起自一个念头,只需念头是好的。有一些行为形式的标准,它渐渐就变成了你的自我道德标准,你就明白了有些东西。还有就是,我对你内心的尊重,和我此时此刻要认真地答复问题,不是你们请求的,是我本人的道德标准请求的,就是说,我对你的尊重不是来自外表的。
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,我是一个笨的人。我15年学到的是,做什么事情都要诚实。做什么事情都要简单,质朴,一切的都来自这个。我看着你的眼睛笑容,我说的是心里的话,结果能不好吗?我为什么要为了那个结果去打扮呢?我为了那个结果,为了一篇好的文章,我在敷衍你,或者周到地照顾你,都能觉得得到。做人不要太周到。就是不要为了目的而周到。
“做人不要太周到”
《新周刊》:你提到过你最喜欢的两本书,《空谷幽兰》和《西藏生死书》,为什么会喜欢这两本书?
陈坤:我们面对太多的俗事,我的职业和属性刚好又在一个较为动摇和放大的产业之内,相对这些,我应该找到心里的东西作为我的依托。这能构成正常的均衡关系。天天大家都在应酬,我也在做,但是天天应酬会烦闷,刚开端修行是作为一个均衡的东西呈现,但是久了之后,我会晓得,原来谬误在这边。心里的宁静,你的单纯,质朴,才是支撑一切的源泉,才是你的立命之本。你做事情的态度,你身上不要有太多的烟火气,让本人不要有太多入世的情怀,不要太周到。这源于什么?源于你的判别。判别来自什么?来自你的聪慧。
新周刊》:你觉得你是一个早熟的人吗?
陈坤:不晓得,我们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都会早熟一点。小时分不怎样担当的,小时分是逃避的。发现本人逃避了,然后就开端担当了。我供认我有逃避的现象。比方一个事情很费事,想不透,就不想了,这个事儿发作了不好的结果,怎样办?后来发现人生很简单,发作了事情,面对它,找一个最好的心态面对它,处理问题。
《新周刊》:你会感激你妈妈的支持吗?
陈坤:我感激我妈生了我这样一个人。我妈以为,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聪慧。其实就跟一切书上写的一样,我妈觉得人要仁慈,要有聪慧。
<span style=\"FONT-FAMILY: KaiTi_GB2312\"> 《新周刊》:假如我们要议论,比我们如今早的年代,就是你演《建国大业》的年代,清朝之后的那个年代,你觉得那个年代洋溢的气息是什么?
陈坤:什么样的气息?不晓得,没什么不一样。都一样。人世每一年发作的都是那点儿屁事儿,你都在面对。人的复杂性不断存在的。那时分的曾国藩、李鸿章,做的很多事情和如今很类似啊。隋炀帝开大运河,可能跟我们如今的价值观是一样的,细微的东西有太多我分辨不出来,但是我晓得实质的东西是大同小异的。
比方衣服怎样穿我不晓得,但是那个是可学的……中心是什么?中心是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一样的,判别一件事情并不由于他是一个更高大的人,是个伟人,和我们有太大的区别,他也有喜怒哀乐。我的态度是来自于这。
由于我比拟幼稚,我不是很聪明的人……我的世界很小,但是我心里的舞台很大,所以我就应该做兢兢业业的事情。
“不要为我呼吁,我们相互帮助”
《新周刊》:你在微博上说,弟弟要开姐姐的车被你怒斥了。
陈坤:这个事情对很多人以事论事来看,没那么严重,但是我以为,最简单的不是要议论你该不该开这辆车,而是,你的实质,你有没有这个虚荣心,假如有,你能够说,哥哥我的确虚荣心,我为你鼓掌,由于供认是改动的开端。今天我通知你不能开这辆车,明天你去开另外的东西怎样办?我一件事一件事跟你讲吗?我只通知你实质是什么。关于我弟弟,我的发心太爱了,所以我希望他肉体的生长方面,是有一定的准绳性的。我当年也觉得,他能够在社会上摸爬滚打,然后从经历里找到这个准绳。但如今我想,为什么我看到了问题不通知他呢?
《新周刊》:你觉得你的那些粉丝,他们留恋你的什么?
陈坤:不留恋我,我们是朋友,我不晓得,我觉得可能形象他们也喜欢一点儿,角色他们也喜欢一点儿,我说话的方式可能他们也喜欢一点儿。最认可的应该是来自互相的了解。不要为我投票,不要为我呼吁,我们相互帮助。
《新周刊》:我有一个觉得,会不会陈坤的粉丝,影迷,还在一个做梦的年龄?
陈坤:有相当一局部是,这是演员的一个职业属性所在。我不太觉得影迷和我的关系是阶段性的,泡沫的那种,只关注我的脸。我对他们的作用到底是什么?相互生长。我的意义是,多了一帮朋友喜欢我,我何乐而不为呢?我为什么要回绝?那我做事情略微规整一点,不要让大家丢脸,比方就像我和你一样,我和你成了朋友,我脱裤子当众撒尿,你会觉得丢脸,相互都是这样的。
“把笼统的勇气变成实践的办法论”
《新周刊》:在《建国大业》中塑造蒋经国的时分你怎样想?
陈坤:演蒋经国的时分以为是要完整必败的,我在心里晓得我完整不像他,最差也就是必败吧。完整不可控,就是承受的任务。但是做完蒋经国,我变得很有自信心,原来我能够演一些和我完整不一样的角色,生命就是这样的多彩和幸运。
我只晓得我拍一场戏,我快要拍了,有一个服装(担任服装的人)来碰了我一下,我就看了他一眼,那个服装傻了,你明白吗,看了他一眼我就往里边走,我没把他它当服装。蒋经国是不允许人碰他的。
《新周刊》:你说以后你什么都不怕了,接各种角色更开放了。这种开放之后,其实是有一种更高请求的规范,能不能描绘一下这个开放性的规范?
陈坤:经过蒋经国这个特别的案例,给了我一个开放的勇气,但只是现阶段叫勇气,这个技艺我还没有掌控好,有可能胜利,有可能失败,但是我要英勇面对,接下来,把这个笼统的勇气变成一个实践的办法论。专注地去做,哪怕不是大家所想象的好,但一定是我晓得的我本人做到的好。
—————